May 30, 2020

第一篇临床检验基础

第一篇 临床检验基础

第一章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

一.血液生理概要

(一)血液组成

血液由血细胞(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)和血浆组成。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,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。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。血清与血浆差别是:血清缺少某些凝固因子,如凝血因子I(纤维蛋白原)、II(凝血酶原)、V、VIII等。

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,如血细胞计数、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。血浆适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,特别是内分泌激素测定;血浆除钙离子外,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,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。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。

(二)血液理化性质

1.血量

正常人血量约为(70±10)ml/kg体重,成人约4~5L,约占体重的6%~8%,其中血浆占55%,血细胞占45%。小儿血量与体重之比略高于成人,男性比女性血量稍多,但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%~25%。

2.颜色

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。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。呈鲜红色;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,呈暗红色。严重贫血者血液红色变浅。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。

3.酸碱度

正常人血液PH 7.35~7.45,动脉血PH 7.35。

4.比密和渗透力量
(1)血液比密

正常男性约为1.055~1.063,女性约为1.051~1.060,相对黏度为4~5;血浆比密约为1.025~1.030;血细胞比密约为1.090。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、红细胞内红蛋白含量有关。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。

(2)血浆渗透量

正常人约为290~310mOsm/(kg.H2O)。

(三)血液特征

1.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

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呈均匀混悬状态。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、正常血浆成分、血浆黏度及血流动力学有关。

2.粘滞性

正常人全血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~5倍,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.6倍。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,其中,血浆黏度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、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的影响,它们的浓度越高,血浆黏度越高。

3.凝固性

正常血液离开血管后,在数分钟内便自行凝固,是凝血因子激活的结果。

(四)血液生理功能

具有运输功能、协调功能、维护机体内环境和防御功能。
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©阿波尔的博客2019-2024